(原标题:境内外市场环境巨变 中概股又到上市地选择“十字路口”)
“这一次回归大潮的标签就是制度上将接纳红筹架构的企业或者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企业,这背后市场监管理念的巨大变化,意味着境内资本市场非常欢迎这类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
5月19日晚间,瑞幸咖啡公告称,在5月15日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退市通知,公司计划就此举行听证会,在听证会结果出炉前,瑞幸将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听证会通常安排在听证请求日期后的30至45天举行。
此前,有消息称纳斯达克方面或将宣布对首次公开发行的新限制,即要求一些国家的公司IPO筹资额达到2500万美元以上,或至少达到上市后市值的四分之一。如果限制最终生效,无疑对于现阶段拟赴美上市的众多境内红筹企业有不小的影响。不过纳斯达克方面尚未证实这条消息是否属实。
对比之下,境内资本市场的制度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对于中概股或红筹架构企业来说,目前的制度架构和监管的包容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欢迎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进退之间,中概股和红筹架构的企业们又到了上市地选择的十字路口,一场由境内外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共振带来的企业上市地选择变化正在悄悄上演。
又到十字路口
根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的数据显示,有超过30只中概股近一个月跌幅超过10%。美国最大在线券商盈透证券也在近日下发邮件调整中概股保证金规则,持有小市值中概股的账户保证金要求将被提高,达不到新要求的账户将会面临平仓。
如果上述变化让已经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新的考虑,那么近日有消息称纳斯达克方面将对部分国家和地区公司的IPO规模设定最低门槛,这些都在慢慢改变着红筹架构公司赴美上市的选择。
“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绝大部分融资规模在2500万美元以下的IPO公司都是来自于中国,而一些体量不大同时无法在境内上市的企业也热衷去美国上市。”泽浩投资合伙人曹刚对记者表示。
境外上市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而境内资本市场对红筹架构以及中概股回归的接纳度也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候。
首先是制度安排,在2018年国务院和证监会相继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若干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为红筹架构回归打通了制度障碍。
随着科创板的设立和逐渐成熟,接纳红筹架构企业的板块也已经出现,截至目前科创板已经完成了一家红筹架构企业上市,即华润微电子。另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提到了要为红筹架构企业预留上市空间。未来监管层还将出台红筹架构企业上市细则以方便这类企业回归境内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4月30日,证监会修改了《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内容,进一步优化了红筹架构尤其是已上市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的条件。
“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观察到有不少的中概股有回归动作。国内注册制的推行,资本市场改革力度越来越深,对红筹回归的吸引力也在增加。”毕马威中国并购重组税务合伙人何莹表示。
这种情况下也让这一轮潜在的中概股和红筹架构企业回归大潮与2015年有了明显的区别。2015年回归的标签是私有化和拆除红筹架构,比的是谁的效率高,谁想得周到,在折腾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就此一蹶不振。
“这一次回归大潮的标签就是制度上将接纳红筹架构的企业或者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企业,这背后市场监管理念的巨大变化,意味着境内资本市场非常欢迎这类企业回归境内资本市场,从过去历次中概股回归来看,如今境内资本市场环境是最宽松的时候。”北京地区一家大型私募机构的合伙人告诉记者。
理性回归
但根据记者的梳理和采访,回归的通道并不对所有公司都开放。
头部的企业正在面临历史上选择最丰富的时候,沪深、美股和港股都是可选项,选择的核心在于如何对公司更加有利,但中小规模且行业并非新经济和有科技含量的IPO或要遇冷。
实际上,除了纳斯达克外,港交所方面也在2019年传出过限制融资规模小、有成为壳公司可能性的项目。
“沪深、美股和港股竞争的就是头部企业以及新经济、高科技企业资源,而对于一些投资机构驱动的为了寻求上市而上市的企业,各家交易所都不是很欢迎,过去数年来也衍生出了不少的问题。”曹刚告诉记者。
境内资本市场亦是如此,记者从证监会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尽管境内资本市场对红筹以及中概股的回归较以往更宽松,但证监会也明确了基于目前政策要求,不会出现大量红筹企业上市的情形。
该人士表示:“目前中概股或红筹架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规定显示,对有意愿在境内上市的科技创新企业,设置了较高的境内上市要求,需要满足各项创新属性和行业范围限制;同时,在科创板等境内各板块上市,还必须符合相关板块的板块定位和发行上市条件。整体看,本次调整是支持科技企业的举措,针对性较强,标准要求较高,不会出现大量企业申报的情形。”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责任编辑:杨斌_NF4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