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涉嫌公车私用的网传视频在陕西榆林引发热议:视频显示一辆贴有“公务用车”标识的大众小轿车正在行驶中,一只宠物小狗从副驾驶座侧的车窗将头探出“兜风”。 经初步调查,该车为榆林佳县信访局的公务用车,目前当地纪委已介入调查。(见7月23日《华商报》)
宠物狗成了发现涉嫌公车私用行为的重要线索,这只狗可以说是立了大功。近年来,为了防止公车私用,各地推动了公车改革,减少公车数量,对领导干部实行车补,并且在公务车上张贴了“公务用车”的标识,甚至有的地方给公务车安装了定位系统,都取得了一定效果。如今宠物狗乘公车兜风,说明监督公车私用任重道远,现实中尚存漏洞。
事实上对于公车私用行为,即便公务车上张贴了“公务用车”的标识,群众监督起来也并非易事。因为如果不是公务车停靠在景区、医院等与工作几乎无关的场地,只是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群众依然很难判断是否为公车私用行为,因为既不知道车内乘客是否是正在执行公务人员,也无法断定车辆去向和真实用途。
相反,政府机关自身最能掌握是否存在公车私用行为,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哪些领导干部、在什么时候可以乘坐、使用公务车,特别是很多公务车已经安装了定位系统。可是内部监管往往软绵无力,用车单位对内部公车私用行为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特别是对主要领导的公车私用行为基本上不设防,现实中更鲜有公车私用行为最终是被内部监管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