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交所放宽上市准则后,港股市场迎来了最凶猛的上市潮,截至昨天,港交所今年已经迎来了122家新公司的IPO,包括小米这样的巨无霸,IPO数量跃居全球首位。与IPO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22家新上市港股公司中,有103只出现过破发,破发率接近85%。有机构预计2018年全年将有220家企业赴港上市。
不少内地企业也选择了港股作为上市地,这一方面跟内地A股的IPO入场券难拿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准上市企业对资金的渴望。有机构预测,2018年全年将有220家企业赴港上市,在破发大潮袭来后,香港市场流动性趋紧,留给企业上市的窗口也在慢慢关闭。
122家,港交所成IPO冠军
7月14日深夜,港交所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希望同股不同权公司尽早纳入互联互通,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投资新经济公司的渠道。此前,上交所及深交所于7月14日下午发布《关于互联互通机制港股通股票调入相关安排的通知》,表示自7月16日起,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中属于外国公司股票、合订证券、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股票的,暂不纳入沪港通和深港通下的港股通股票范围,其他股票调入调出正常进行。
港交所的“拼命”程度,51信用卡CEO孙海涛感触很深。“我们3月份提交申请,7月13日挂牌,本来以为上市会很漫长,没想到这么快。有一天晚上11点20分,香港联交所工作人员发来了邮件,这么晚了他们还在工作,这说明联交所、香港证监会很重视我们这些公司,我挺感动的。”
在修改上市准则,准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后,今年香港迎来了122家公司挂牌上市,其中不乏小米、映客、51信用卡等内地新经济公司,海底捞、同程艺龙、华兴资本、美团网、找钢网、多益网络、宝宝树、沪江网等企业已提交申请书。有机构预计2018年全年将有220家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成为全球IPO冠军。
不过,另一个略显尴尬的是,122家公司中,只有19家没有破发过,截至昨天,仍有71家公司破发,占比高达58.2%。其中,欧化、宝发控股、宾仕国际、宝积资本、君百延、毛纪葵涌、江苏创新等多家公司跌幅超过50%。
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场也十分热闹,今年已有B站、爱奇艺、虎牙直播、优信等中概股赴美上市。6月30日,成立三年的拼多多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招股书。
行情低迷为何还流血上市
一边是汹涌的上市潮,另一边是8成新股破发,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大的投行持股信心也不足,去年大家碰面,有钱缺项目,现在反过来了,项目多钱少。”香港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年初香港恒生指数一度达到33484点,现在只有28525点,最大跌幅14.8%,加上这么多的IPO扎堆袭来,大家对后市的看法也偏空。
事实上,新股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后的30日内为稳定价格期,一般而言,主承销商在公司上市后可以对股价进行干预,以免受短期投机因素影响而导致股价跳水。因此,通常上市一个月后,这类公司的股价就开始遭遇“滑铁卢”。以平安好医生为例,上市稳价期于5月26日正式结束后,次日收盘直线下跌3.2%,相比上市当日最高点的58.7港元,股价下跌20%。
与A股要求准上市公司连续3年盈利,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5倍相比,港股没有市盈率限制,亏损企业也可以上市,加上没有涨跌幅限制,导致很多定价偏高的公司上市后就破发,另外,港股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加上市场监管威慑力高,恶意炒作新股者很少。
对于已经融资好几轮的“独角兽”来说,在A股门票难拿的情况下,境外上市成了早期入股风投退出和维持生存的最好方式。这些新型经济公司,互联网企业等大部分可能还处于亏损阶段,满足不了A股上市的条件。而只能把目光投向纳斯达克和港股市场,外加港股市场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推出,港股市场上这些企业也就纷至沓来。
从历史规律来看,企业上市也有大年和小年之分。比如在上一波2014年左右的窗口期,以电商、社交为主的科技企业纷纷在海外上市,包括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京东、聚美优品、陌陌等。去年开始,大批成立5年以内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例如美团、优信、映客等结束烧钱大战后,筹划上市,尽管现在上市估值较低,但融到钱总比没有钱好,上市后可以建立竞争优势,迅速发展壮大,也是这些企业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