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商业模式的变革,数据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掌握企业各类数据的部门,财务部门的价值创造变得至关重要。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是经典的企业财务管理和经营动态的缩影,也是向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展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工具,但随着企业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的变化,传统三张报表还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经营的全貌。海尔集团基于财务转型,创新提出“第四张表”,为集团战略转型添砖加瓦。
“应时而变、自主转型”2006年至今,海尔集团一直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就是将员工价值跟用户价值绑在一起,员工通过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产生新的想法,这样就使得企业成为了创业的平台,其下衍生出N个创业的主体,而每一个主体被称作“小微”,这是企业创新的基本单元。海尔集团从制造企业逐步走向创业孵化平台,实现“小微”模式的过程,对海尔集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与之相匹配的,财务不断演变,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自我革命阶段、驱动变革阶段、转型引领阶段。
1“自我革命”阶段
海尔为集团里的小微们建立了国内业务流程最全面的财务共享中心,是海尔的财务转型和管理会计的实践的基础,为其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和标准化的平台。
2“驱动变革”阶段
海尔在这个阶段自创性的提出了“事前算赢”的管理会计体系,海尔认为,财务不能事后算账而应该事前算赢,在这个管理会计体系中,海尔实施了E2E管理报表,将小微每天的销售、成本、营收、利润全部列入E2E损益表中。
3“转型引领”阶段
基于物联网范式下的生态价值衡量体系,海尔依据其生态优势,进行了报表新的迭代也就是共赢增值表。在这张表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微们通过客户生态创造的额外价值,从企业价值到生态价值的转变。
海尔集团财务转型与共享平台建设2007年,海尔财务部配合集团的流程再造,开始了财务转型之路:要做“规划未来,引领双赢”的财务。
海尔集团财务共享目前拥有220多名员工。根据集团策略,海尔集团将财务共享中心分为会计平台和资金平台两大部分,包括费用稽核、总账政策、往来清账、税务遵从、资产核算、融资平台、资金管理、社群交互等14个模块,建立了集团120多个云到端的业务流程,为旗下900多家法人公司提供全球财务共享服务。先后历经了国内共享、全球共享和外包服务三个阶段,从国内共享服务到面向全球(海外工厂及贸易公司)的共享服务以及外包社会化服务稳步推进实施。
通过标准统一、流程统一、组织统一、信息化平台统一、资金池统一使得会计交易处理效率多年稳步提升,规避了公司财务信息失真、效率低、经营风险不受控等问题,形成具有“人单合一和小微众创”模式的海尔全球财务共享服务。
|